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研究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1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未来五年传承发展工作蓝图绘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步入崭新的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当今时代,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把握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理解力,使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和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 是新课程改革中转变阅读方式的需要

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进一步要求我们更新阅读教学观念,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和重建阅读教学评价标准。要与时俱进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丰富阅读内容、创新阅读方式、提升阅读素养,关注学科内、学科间、学段间的整合,推动阅读从有形的课堂发展到超越边界的多样化课堂,将知识学习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生活化,为学生成长提供多元选择,真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 是区域活力教育主张中阅读实践的需要

太仓市教育局统筹谋划研究制定了2022年工作目标,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提升“活力教育”内涵品质,全力实施“活力教育”2.0工程,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构建区域学生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市教育局依托各教育条线围绕阅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课题的研究正是紧密融合区域活力教育主张中关于阅读改革的要求,以期在实践研究中创新创优,推动阅读实践改革走向纵深化。

  1.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解决“为初中生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研究而读”的问题:初中生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如何摆脱纯粹应试的“了解型”,转向包括“提升学生理解力”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阅读。

    2. 解决“为初中生全阅读怎样阅读”的问题:从“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核心素养出发,以全阅读方式推进,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学生能从中分别读出什么,能有哪些收获。特别是从“提升理解力”素养的角度,如何借助阅读方式的不同去体会作品作家场馆等各自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面对初中生实际,采用开放的全阅读的“度”;感受、理解、吸收不同的民族文化,并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3. 解决“初中生全阅读读后理解力提升得怎么样”的问题:如何评价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研究;特别是如何评价以“提升理解力”为纲的全阅读形成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1.关于传统文化理解力的研究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之一便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2020年郑琪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文中提出:“文化理解”就是对文化本质的认识,包括对某种文化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及其内涵、价值的知晓、了解与领会。文化理解会受到主体所处的时代、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理解既包括对文学艺术、工艺技能、民俗风情、文物典籍等文化具体内容的体验与认知,还包括对文化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抽象内容的理解;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化对理解,又包括对其他民族和地区文化对理解。

    同年,董兆丰在《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实现的对其自身价值观念、良好品格、文化涵养的提升,是语文课程目标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体现,对加强语文的德育作用、推动课程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17年,程欣提出可以通过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优良传统、借鉴其他文化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2018年,赵甜甜结合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对教学实践的意义;郝益更是从文学知识的构建方面研究了“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在中国知网上以“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为主题进行检索,研究大多偏重于文化传承,对于文化理解的研究几乎没有,仅有的少数,也只在高中层面开展研究工作,初中阶段无涉及。而对于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研究更是为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实践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研究路径,突破创新评价方案,切实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2.关于“全阅读”的研究

    全阅读教育理念奠基于源自西方的全语言教育理念。2000年,李霞在《全语言教学思潮及其对我国幼儿语言教学的启示》一文中指出对于“全”的理解,“全”认为“语言是完整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不能被简单的分解为某种技能;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的学习是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语言经验渗透在全部的课程中;班级语言学习要与孩子的全部生活融为一体。”

    在欧美发达国家,儿童阅读受到高度重视。为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美国联 邦政府自1995年陆续提出“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等多项措施。1996年4月,“阅读是基础”运动在英国登陆,推动、改变了英国人对于阅读的态度。在亚洲,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

    2011年,陈萍发表在《语文世界》第5期的《全阅读的教育解读》一文中提出:全阅读是一种以“阅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为理念、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通过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来实现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全科、全员、全程式的学校教育方式。全阅读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是对传统学校阅读教学的发展和突破。

    在中国知网上以“全阅读”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共有88篇文章。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阅读”的内涵研究,在中国知网上以“全阅读,理念”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共有39篇;二是关于“全阅读”的策略研究,以“全阅读,策略”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共有30篇。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国内外是热点话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融合,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目前有关“全阅读”的研究不多,初中阶段研究极少。从目前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阅读资源缺乏完善性。现有的研究大多来源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二、阅读指导缺乏系统性。以单篇阅读教学为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难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三、阅读形式缺乏多元性。主要集中于阅读教学的课堂研究。四、理论多,实践少。主要以文献、问卷调查为主,缺乏实践个例,说服力不强。总之,课题组将加强传统文化阅读资源整体设计,落实好课堂+实践,以“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为目标,“全阅读”阅读样态为路径,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认知,加强文化认同坚持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 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从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角度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进一步充实有关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论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渗透最主要的途径,促进已有理论的深入发展,对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在文化渗透方面的理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将科学化、系统化重编现有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在对传统文化的比较中形成传统文化学生读本,为实践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2.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探索出一套构建学生阅读体系的经验,特别是在构建学生阅读课程体系、资源体系、阅读共同体建设和阅读平台建设方面的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的理解力提供可操作的阅读教学路径,为我国同类区域的同一研究领域提供先导性和支撑性的实践样本。

    3.现实意义

    本课题依托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重构核心素养取向的学科拓展阅读课程与主题阅读课程体系,从实质上打破学科界限,使阅读进入各级课程,改变课程结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阅读介入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中,真正做到全科、全员、全程阅读,从而提升课程文化内涵,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打开传统文化的阅读面,拓宽阅读层次,实现世界大文化的愿景。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 摆脱纯粹应试的“了解型”,转向包括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理解力”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阅读。

    2. 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核心素养出发,以全阅读为形式,由点及面,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展传统文化学习的广度,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3.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研究”在校园内以全阅读的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阅读彰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初中生传统文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在大量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初中生名著阅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初中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立足语文学科本位,准确定位全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关键点,聚焦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理解力的提升”,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的概念,并对该课题的目的、内涵、评价等在国内首先展开实践研究,对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师提升落实核心素养的能力等等,都有所创新,并预计将提供有益的启示,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

    1.研究立足点创新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将传统文化研究立于世界眼光,站在世界看中国,更全面地剖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世界的独特性,增强学生对民族的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研究视野创新

    本课题的“全阅读”内涵丰富,包含了全位阅读、全员阅读、全式阅读、全域阅读和全素阅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研究;既有课堂学习,又有实地研读;既有内容积累,又有思辨训练;既有线下阅读,又有线上阅读;既有单篇阅读,又有主题阅读。

    3.研究路径创新

    研究路径不局限于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心汇编的校本教材、小初阅读材料和名师助力开发的任务群阅读;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其他学科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跨学科文化项目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实地研读,进行主题化研究;开发网络平台,实现阅读共享。全方位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下+线上”的教学新样态。

    4.研究评价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指向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摒弃单一的以考试和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目标指向“全素”。  

    四、概念界定与支撑理论

    (一)概念界定

    1.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历史上思想文化的总体特征,它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理解力指理解主体对理解对象的辨识和解读的能力。文化理解力指理解主体对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艺术文化等精神财富深入解读的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是指师生在阅读中,借助不同的阅读方式,在提升世界文化理解力的基础上,在与传统文化对话过程中形成的对传统文化价值辨识和深入解读内化巩固的能力。

    2.全阅读:指全位、全员、全式、全域和全素阅读。这五者构成了全阅读的基本要素。全位阅读指考虑阅读素材、目标、数量,主要指涵盖了优秀传统元素的世界范围内的阅读素材。全员阅读指师生共读、家长伴读参与到活动中。全式阅读指整体阅读、生态阅读、情境阅读和整合阅读。全域阅读指形成线上线下覆盖全面、资源共享的阅读圈。全素阅读指关注阅读习惯、兴趣、能力、民族情怀的培养。全位是从范围上要求,全员是从对象上限定,全式是从方式上考虑,全域从资源上利用,全素从目标上定位。五全共同融合形成了全阅读。

    3.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研究:指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上,以“提升理解力”为目标,以“全阅读”为研究路径,依据中学生重分轻阅读的阅读现状,通过建立课文课本阅读、跨学科阅读、校本阅读、生活阅读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传承弘扬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实现让阅读深入课堂,连接课外,放眼世界。

    (二)支撑理论

1.认识论中的“整体论”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反应,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在阅读学习时,我们要通过跨学科学习和主题阅读,打破学科学习的壁垒,开展整体性的信息搜集、分析处理,对学习对象进行整体感知。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人们在阅读时应遵循这种认识规律,通过整体性阅读进行整体感知,在整体背景下再对局部信息或具体细节进行前后有机联系的分析、理解和把握。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其结果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更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其次,学习是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具有情景特征;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实现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方面;最后,学习者应该通过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互相补充,使理解更为丰富全面。学生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积极尝试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求学生在形成阅读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创造性阅读,运用自主获取的信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确定学生学习核心素养重要依据理论认为人类智能中第一智能是语言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获取、处理和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能力语言能力是阅读教学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丰富学生的语感体验培养语言素养

4.主体学习理论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新课程改革首先要遵循的一条根本规律,也是阅读教学首先要确立的基本观念。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认为主体的感知、思维、想像、体验、内化的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教一门课程,不是让学生把知识都装在脑子里,成为小型图书馆,而是使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理念就是要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

5.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理论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活力的个性,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生命的发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教学体系,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重要目标。把阅读教学放在人的生命活动的高度使教学活动的双方不仅仅在文化知识层面,而且在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及“过程、方法”的整合,使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灿烂燃烧、生命不断发展的过程。

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c.R.Rogers)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之一。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意义教学的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分析了意义教学的四个要素:首先,学习应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到智力活动中去;其次,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获得知识的愿望是来自内心的;再次,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最后,学习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根据罗杰斯(C.R.Rogers)的理论,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并且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各项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也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习成为可持续的活动,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能初步总结出一些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基本策略,进一步认同与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理解力”的全面提高,不断优化传统文化理解力提高的策略,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加快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 形成理性认识

在“全阅读”模式下,引导中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发扬光大。

  1. 开发资源建设

主要编订校本教材、小初阅读材料,开发网络阅读平台,选定学生阅读书目,制定文化学习项目等,开发资源,引导学生阅读。

  1. 构建课程体系

打造校本课程,精选部编教材阅读书目形成特色读本,开展以走读、云游阅读方式为主的实地研读,以课程为依托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理解力。

  1. 寻找路径策略

通过建立课文课本阅读、跨学科阅读、校本阅读、生活阅读的学习方式和路径,实现让阅读深入课堂,连接课外,放眼世界,提升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力。

  1. 形成评价方式

    在对中学生阅读习惯、兴趣、能力、民族情怀的培养中,将目标指向全素养,从而改善以考试和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方式的现状,形成以是否提升学生辨识、感悟和解读能力为主的评价方式。

(二)研究内容

1.初中生传统文化全阅读及初中生传统文化教学现状的基础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传统文化阅读体系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及其在学生阅读素养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厘清与核心素养、学生传统文化阅读体系相关的教育理念、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

2.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保障体系的研究

主要研究学生传统文化阅读的平台系列、师资队伍等保障体系的有效构建。重点研究网络管理评估平台、主题活动展示平台等网络与现场相结合的阅读平台的搭建;提升阅读指导与管理评估素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师资培训、指导团队与管理团队建设等;以及网络管理评估平台、主题活动展示平台、学生阅读评价、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等的运作机制。

3.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的资源建设

主要编订校本教材、小初阅读材料,网络阅读平台开发,学生阅读书目的选定,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书目的选定以及文化项目的制定等,开发资源,引导学生阅读。

4.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项目化课程研究。

国家课程精选阅读书目,校本课程根据课题的需要,形成具有特色的读本,综合实践课程以走读或者云游的阅读方式,体会不同领域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在思维的碰撞中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达到放眼世界,回望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5.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实施路径和策略的研究

课文课本阅读: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紧密联系的桥梁,筛选出课文课本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诗文和文学名著,进行一定的分类,研究制定阅读指南,设置情境化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力。

跨学科阅读;制定跨学科学习计划,精心选择主题和内容,以语文学科为核心,其他学科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文化项目学习,开设校园文化社团,参加校园和社区的相关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来体验、感知、辨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本阅读:立足学校本位,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开发适合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基于学校特点,贯通小学初中学段,建设小初阅读材料,并推广到更广的区域,通过平台开发实现阅读共享。利用本校名师资源,以新课标新要求为契机,借助省级名师开发《美丽语文》任务群阅读,全面实施语文“全阅读”。

  生活阅读:将阅读浸润生活,可开展实地研读,带领学生参观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地方景观以及旅游景点,了解认识文化名人。还可开展主题化研读,对节日、节气、传统手工艺、花卉、禽鸟、食物、童谣、俗语、歇后语等生活主题展开研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悟,阅读发现源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从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评价研究。

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以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为目标,以“全阅读”为研究路径,通过课文课本教学、跨学科教学、校本课程教学、生活阅读教学四种实施途径,采用老师引读、创设阅读环境、网络导读、家校共读的实施策略,帮助学生感知、体验、辨识和传承传统文化。从通过调查问卷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学生传统文化阅读体系的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相关阅读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从筛选阅读书目形成特色读本,辨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书目;从开发生活阅读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感悟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文化学习项目活动中,形成自我对于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见解。在了解→理解→见解的深化过程中,关注中学生阅读习惯、兴趣、能力、民族情怀的培养,将目标指向“全素”,从而改善以考试和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方式的现状,形成以是否提升学生辨识、感悟和解读能力为主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励师生真正全身心投入的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切实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六、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方法

本课题以“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 ”为最新课改理念,通过调查研究,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尤其经典名著教学中的种种低效与弊端;在此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以全阅读为抓手,通过课程体系研究,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径以及策略,促进初中生在传统文化阅读中“了解力理解力见解力”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具体运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有计划地实施“世界眼·民族心”: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的教学设计,积累课题教学案例,分析提炼出具体符合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掌握规律。

2.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学习和借鉴,力争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创新。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生本理论,新课程课标等理论和文件精神,力求获得坚实的理论支撑,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3.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样本抽查,了解太仓市几所代表性的初中语文“世界眼·民族心”: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成因;了解课题的实施实施情况;了解课题研究的阶段进展和实际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交流和总结,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在教学中运用与检验。丰富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内涵以及实行的路径,在本地区展示宣传和推广。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与申报开题

2021.1-2021.3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开展文献研究,查阅有关文献,形成文献综述报告

2021.4-2021.5课题申报,邀请专家论证并完善研究计划。

2021.1-2022.3分阶段组织深度访谈、编制调查问卷,面向师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跟进调研,跟踪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作品阅读方法等状况,撰写调查报告。

2022.3 组织开题论证活动,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阶段成果:文献综述、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部署与行动研究

2022.3-2022.10 由学校牵头,与课题组相关人员,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完成课程的规划设计,研究设计相关制度,落实制度的操作规则,根据子课题内容合理分工,科学部署课题研究。

2022.11-2023.6 全面推进课题的实践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子课题研究推进会,把握研究进展、交流研究成果、谋划研究方略。每年组织参加相关主题的研讨活动。组织年度阶段成果评选与发布活动,择优组织专家专项指导,推荐高层次发表。

阶段成果:案例、论文发表、课程学生活动任务单、校本辅学读本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与中期汇报

2023.7-2023.12 组织专家团队,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提升理性认识,改进行动研究方略。同时进行跟踪调研,完善课题的运作机制,促进有序发展。

2024.1-2024.5 阶段总结与提炼阶段成果与实践经验,形成有效的特色资源。在此基础上撰写中期汇报,组织中期评估活动,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阶段成果:课程学生活动任务单、案例、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成果推广与结题鉴定

2024.6-2024.9   围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举行多样化的活动,推介实践与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效。

2024.9-2024.12  整理成果;召开结题会议;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提交结题报告。

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论文

七、课题研究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成员及研究基础

1.研究成员情况

参与研究的几所太仓市初中,都具有完善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完善的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的科研组织网络,成立了由校级主要领导及教科室牵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的科研工作网络。课题领衔的学校团队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领导力强。

课题组成员都是热爱教育事业,肯钻研,爱学习,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

主持人一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副校长,分管教学和教科研,曾获太仓市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江苏省评优课二等奖。太仓市初中语文教师解题比赛一等奖、苏州市初中语文解题比赛一等奖 ,苏州市中考命题专家组成员。曾独立领题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现已结题2个。

主持人二  太仓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一级教师,学校教学骨干。曾获太仓市学科素养竞赛一等奖、太仓市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评优课二等奖、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一等奖。主持,参与苏州太仓市级课题多个。

核心成员一  太仓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一级教师。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太仓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太仓市三星级教师。近年论文发表6篇,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

核心成员二  教科室主任,太仓市教坛新秀,曾获得太仓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主持,参与苏州太仓市级课题多个。

核心成员三  学校教学骨干,曾获太仓市阅读推进工作先进个人、太仓市信息化评优课二等奖,参与苏州太仓市级课题多个。

2.研究基础及前期工作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细致而周密的前期调查工作,查阅并搜集了较多的理论资料,对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综述,提出了我们的主要研究观点;并且多次通过组织学术沙龙,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对课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整理,对本课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都为下一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清晰的思路。

(二)研究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

参与课题研究的四所学校上下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气氛,学校有健全的教育科研制度和机制,制定了《学校教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明确规定由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全额拨付研究经费。教科研工作作为重要项目列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之中,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还将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和奖励资金。这些制度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物力保障

各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网络信息资料、人员支持等,确保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本课题的参与者基本是本校的一线教师,具备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能得到充分保证,为深入课堂开展实践研究提供了便利。

  1. 课题成果形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形成在传统文化全阅读中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理解力”素养的基本路径

研究论文

实验中期

形成提升初中生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全阅读”基本评价策略。

研究论文

实验中期

《学生古诗文中小学衔接读本》;

前测报告

实验前期

《太仓市几所代表性校初中传统文化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后测报告

实验中期




最终成果

 

结题报告

报告

实验后期

《课题实施的优秀课例》

课例分析

实验中期

教师与本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各类获奖论文证书、荣誉

证书

实验后期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张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