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题目 |
依托多元实践教室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
课题类别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
立项编号 |
L2022026 |
出席对象 |
蔡圣俊 周萍 管雨霆 刘雷 周慧芳 |
地点 |
人工智能教室 |
时间 |
2023年 11月 1日 |
研究主题 |
学生在多元实践教室课堂教学中的体验 |
所要解决问题 |
提高多元实践教室课堂教学有效性 |
研究方法 |
行动研究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课题主持人蔡圣俊老师上《火箭制作与发射项目实践活动》一课; 课题组成员观摩并研讨。 一、利用教室中的互联网、电脑、平板等设备了解我国的航天、火箭相关信息: 1.观看神舟十七发射视频 2023年10月24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 。10月2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2.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 29 日进行了交接仪式 请简单概述一周以来,我国航天发生的大事件。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 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4.认识火箭的组成 CZ-2F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在发射后三分半钟内会相继顺序分离。运载火箭将卫星或飞船发 射送入太空,正是一个自我牺牲的过程。 二、利用实践教室中的工具进行项目创作:制作模型火箭,致敬航天精神(分组活动) 1.模型火箭箭体设计 2. CZ-2F 模型制作 3. S3A 模型火箭组装 三、S3A 模型发射(操场)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在多元实践教室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新学习方式: 1. 任务驱动式学习: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模拟学习:教师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
物化成果 |
课例 |



关键教学实践观察(按时间轴) |
以学思教 |
活动流程 |
观察视角 |
教师教的行为 |
导入:观看神舟十七发射视频 环节一:认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环节二:认识火箭的组成 环节三:模型火箭箭体设计 环节四:S3A 模型火箭组装 环节五:S3A 模型发射 |
A:利用多元实践教室的特点和优势 A1: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实物模型、实验设备、文献资料、数字工具等) A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A3:整合融合定位 (从物理知识、工程技术、团结协作、学习态度等角度对整个活动进行整体性评价) |
|
|
关键教学实践观察(按时间轴) |
以学思教 |
|
活动流程 |
观察视角 |
学生学的表现 |
导入:观看神舟十七发射视频 环节一:认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环节二:认识火箭的组成 环节三:模型火箭箭体设计 环节四:S3A 模型火箭组装 环节五:S3A 模型发射 |
B.项目学习实践水平 B1.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B3.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中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
|
《火箭制作与发射项目实践活动》
执教者:良辅中学 蔡圣俊;上课时间:2023年11月1日;上课班级:良辅中学 初一10班
一、课题简介:
1.课题基本信息
《依托多元实践教室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编号:L2022026。
2.核心概念界定:
1.多元实践教室
多元实践教室是在学校室内外空间和各类软硬件装备的集成下,可以以更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改善师生、生生、人技交互效果,支持学习资源便捷化获取,是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学习空间。学校建成文化科技长廊、智慧农业劳动实践区、人工智能教学馆、智慧物联教学馆、昆曲互动体验馆、乐坊、衣坊、塑坊、画坊、机器人工坊、科创工坊、3D建模中心、编程设计中心、课程开发中心等多元实践教室与场地。
2.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方式
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教师指导效率不高、学生在思考和选择活动主题时没有明确的方向等问题。因此,要探究、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有效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围绕PBL项目,创设真实情况,设置富有挑战的问题,在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或活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充分激发学生掌握方法的需求,充分经历探索和分享方法的过程,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提炼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方法,从而提高课的效率,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形成项目成果,完成学生从生活经验到知识重构的过程,提升关键技能。
3.依托多元实践教室创新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方式
充分挖掘多元实践教室的潜在价值,支持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创建更灵活和参与性更强的学习环境,规划学习体验,提高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可用性,提升学习者在场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交互和合作,提升学习表现,促进概念知识学习、有意义学习、认知理解等。
3.研究目标:
1.依托学习空间的文献研究,深入挖掘多元实践教室的功能,实现场域文化育人。
2.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多元实践室,开发对应的综合实践课程。
3.根据对项目化学习的学习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火箭制作与发射项目实践活动》
2.需解决的问题:
依托学习空间,根据对设计制作火箭这一项目化学习的学习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型学习方式。
3.本节课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以作品创作为主,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劳动工具、技术设备等来完成创造性的的制作。作品的完成更加偏重于现在新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例如智能控制、3D打印、激光切割等等。本节课主要应用智能硬件来实现火箭的制作和发射。
5.研究方法:课题观察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教室中的互联网、电脑、平板等设备了解我国的航天、火箭相关信息:
1.观看神舟十七发射视频
2023年10月24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 。10月2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2.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 29 日进行了交接仪式
请简单概述一周以来,我国航天发生的大事件。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 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4.认识火箭的组成
CZ-2F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在发射后三分半钟内会相继顺序分离。运载火箭将卫星或飞船发
射送入太空,正是一个自我牺牲的过程。
二、利用实践教室中的工具进行项目创作:制作模型火箭,致敬航天精神(分组活动)
1.模型火箭箭体设计
2. CZ-2F 模型制作
三、S3A 模型发射(操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