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学常规 筑牢质量根基
--------2024-2025-2期中六认真检查反馈
为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4月18日,教务处联合各学科教研组,对全校教师期中阶段的“六认真”(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评价、教学反思)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检查采取教研组自查、教务处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全学科、全年级,旨在通过“以查促改、以改促优”,推动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一、精准检查:聚焦细节,规范流程
1、备课环节:重点查看教案是否体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活动设计及课后反思,尤其关注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情况;
2、作业管理:检查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层次性,批改的及时性、规范性(如是否全批全改、有无个性化评语),以及作业反馈记录;
3、 辅导与评价: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计划、培优补差记录,以及阶段性检测的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
二、亮点纷呈:深耕细作,尽显匠心
从检查情况来看,全校教师以扎实的工作态度落实教学常规,呈现诸多亮点:
1. 备课求“精”:
- --青年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将思维导图等融入教学设计,增强课堂互动性;
- ---资深教师坚持手写详案,教案中学情分析细致、板书设计精巧,且能结合教学实际多次修改完善;
--- 各教研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案中体现“共案+个案”个性化修改,彰显团队智慧与个人特色。
2. 作业求“实”:
- 作业布置紧扣课标与学情,分层设计基础性、拓展性习题,部分学科推出“个性化作业套餐”(如语文的创意写作、数学的生活应用题);
- --批改环节亮点突出:英语教师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纠错符号”三位一体模式;物理教师针对实验报告撰写详细批注,精准指出操作问题;
--- 建立“作业二次订正”机制,教师对学困生作业面批面改,确保知识漏洞及时弥补。
3. 辅导求“细”:
-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同制定“临界生帮扶计划”,通过课后答疑、小组分层辅导等方式,针对性提升学生薄弱环节;
- 心理辅导与学科辅导相结合,部分教师在辅导记录中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化,及时调整指导策略。
三、问题导向:直面不足,靶向改进
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 备课环节:少数教案存在学情分析笼统、课后反思流于形式等问题,个别教师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实不够具体;
- 作业管理:作业批改中“鼓励性评语”比例有待提升,部分学科作业量把控不够精准,分层设计的梯度仍需优化;
- 辅导记录:个别教师辅导过程性资料留存不完整,对学生阶段性进步的跟踪评价不够系统。
四、以查促建:夯实常规,行稳致远
针对检查反馈,学校教务处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改进措施:
1. 分层反馈,落实整改:各教研组召开教学常规研讨会,针对问题逐一分析成因,形成教师个人整改清单,教务处两周内开展“回头看”;
2. 经验共享,示范引领:精选优秀教案、作业批改案例进行校内展览,组织“教学常规标兵”分享会,促进教师互学互鉴;
3. 动态管理,长效提升:将“六认真”检查纳入常态化教学管理,结合日常巡课、推门听课等,实时跟踪教师教学行为,推动常规要求内化为职业自觉。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此次期中检查既是对前半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更是一次“提质增效”的推进会。良辅将继续以“六认真”为抓手,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工夫,在“实”字上做文章,让教学常规管理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为学生的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